包粽子步骤
粽子的发展历史
粽子食品很早就流传开来了,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《风土记》,则明确提到了“角黍”一词:“仲夏端五,方伯协极。 享用角黍,龟鳞顺德。”北方产黍,用黍米做粽,角状,古时候在北方称“角黍”。
据考证,粽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, 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;到了晋代,粽子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物。
  • 晋代

    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。这时,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,还添加中药益智仁,煮熟的粽子称“益智粽”。 米中掺杂板栗等,品种增多。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。

  • 唐代

    粽子用米已“白莹如玉”,粽的形状出现锥形、菱形。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“大唐粽子”。

  • 宋朝

    已有“蜜饯粽”,即果品入粽。诗人苏东坡有“时于粽里见杨梅”的诗句。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,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。

  • 明、清时期

    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,附加料已出现豆沙、松子仁、枣子、胡桃,红豆等等, 品种更加丰富多彩。清代出现“火腿粽子”。明清两代,粽子成了吉祥食品。相传,那时凡参加科 举考试的秀才,在赴考场前,尤其是高考前,要吃家中特意给他们包的“笔粽”,样子细长很像毛笔, 谐音“必中”,为的是讨个好彩。

  • 一直到至今

    每年农历五月初,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、洗粽叶、包粽子,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。 从馅料看,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;南方则有绿豆、五花肉、豆沙、八宝、火腿、冬菇、蛋黄等 多种馅料,其中以广东咸肉粽、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。各地的粽子,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,但内含 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。吃粽子的风俗,千百年来,在中国盛行不衰,而且流传到朝鲜、 日本及东南亚诸国。

  • 2019 年 9 月

    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的“粽子国际标准”提案在第 21 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亚洲区域协调会(CCASIA21)上通过立项审查。此举将有助于中国传统裹粽非遗传承技艺走上国际, 更好地推动中国味的粽子走向世界。

全国粽子种类盘点
地区
北京
河北
广东
四川
陕西
苏州
海南
粽子简介
北京粽子个头较大,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,多以红枣、豆沙做馅,少数也用果脯为馅。
河北白洋淀的粽子叶不同于南方用的粽叶,而是用淀上芦苇做的。 白洋淀的苇叶面宽,叶子柔嫩,拉力却很强,非常适合包粽子。
广东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,个头较小,外形别致。咸肉粽是 广东最常见的粽子,内有咸蛋黄、香菇、肥猪肉等。
四川人嗜辣,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。辣粽的经典搭配是腊肉、腊 香肠,也有人搭配熏鱼。煮熟的辣粽香辣适口,独具特色。
陕西地区流行吃蜂蜜凉粽子,蜂蜜凉粽子与别的粽子不同,既不包馅,也不使用粽叶,全用糯米制成,形似菱角,白莹如玉,清凉解暑。
苏州粽子呈长而细的四角形,有鲜肉、枣泥、豆沙、猪油夹沙等品种, 具有配料讲究、制作精细等特色。
海南粽子由芭蕉叶包成,糯米中有咸蛋黄、叉烧肉、腊肉等。粽子 香浓淡兼有,味荤素俱备,令食者胃口大开。
吃粽子的节日——端午节
① 扒龙舟
扒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,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,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 仪,乃遗俗也。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,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, 传出国外后,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。 端午有龙舟也有凤舟,凤舟是源于远古的乌舟,有的地方还有龙凤船。扒龙舟是 民间信仰中龙崇拜的一种形式,即要借龙之神威,祈福、辟邪。
② 挂艾草与菖蒲
在端午节,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,家家都洒扫庭除,以菖蒲、 艾条插于门眉,悬于堂中。民间认为艾草还有辟邪、招百福的作用,端午期间挂 艾草于门上,相沿成习,遂成端午风俗。 南北各地均有端午挂艾草习俗。南方视为天地纯阳正气吉日进行驱邪祛病,北方 一些地方视为恶月恶日进行避恶避毒。
③ 洗草药水
洗草药水,端午习俗之一,端午这天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,端午日遍地皆药。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、去邪气。端午期间,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,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关于端午节粽子的故事——纪念屈原
相传,屈原倡导举贤授能,富国强兵,力主联齐抗秦,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, 屈原遭谗去职,被赶出都城,流放到沅、湘流域。他在流放中,写下了忧国忧民的《离骚》、《天 问》、《九歌》等诗篇。公元前 278 年,秦军攻破楚国京都,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,心如刀割,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,于五月五日,在写下了绝笔作《怀沙》之后,抱石投汨罗江自尽,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。屈原投江后,当地百 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 ...... 但却再也没有捞到屈原的尸体。为了寄托哀思,人们荡舟江河 之上,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。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,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,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,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。
关于端午节粽子的故事——纪念伍子胥
伍子胥,名员,楚国人,父兄均为楚王所杀,后来子胥弃暗投明,奔向吴国,助吴伐楚, 五战而入楚都郢城。当时楚平王已死,子胥掘墓鞭尸三百,以报杀父兄之仇。吴王阖闾死后, 其子夫差继位,吴军士气高昂,百战百胜,越国大败,越王勾践请和,夫差许之。子胥建议, 应彻底消灭越国,夫差不听,吴国大宰,受越国贿赂,谗言陷害伍子胥,夫差信之,赐子 胥宝剑,子胥以此死。伍子胥本为忠良,视死如归,在死前对邻舍人说:“我死后,将我 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,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”,便自刎而死,夫差闻言大怒,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,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。